防疫复工两手抓
示范区40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示范区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立足一个“早”字、突出一个“实”字,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示范区复工复产企业总数达43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61%,40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复工率100%,返岗员工7125名,员工返岗率达89%,6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产能恢复率已达100%。
一、及早安排,组建专班。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作出安排部署后,示范区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建立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纾困解难机制,从工信、发改、财政、应急管理、税务、食药监、生态环境、集聚区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四个驻厂工作组进驻40家重点企业,“点对点”协调解决务工人员返岗难、交通物流不畅通、防疫物资有缺口、产业链不配套、流动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提供周到细致服务。截至目前,共为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物流、原材料采购、生产资质等5大类30余个问题。
二、严格标准,规范流程。为确保企业安全有序复工,示范区坚持边实践、边摸索、边完善、边规范,设计了复工审批流程、员工返岗流程,从全员防护、物资储备、厂区消杀等10个方面明确了复工标准。凡复工复产企业,应制定“一方案、一预案、七制度”,即:疫情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人员排查、日常管控、后勤保障、信息报告等7项制度,确保复工有序、防疫有章。根据机制运行情况、省市有关要求和企业反映问题,制定印发了《企业复工复产实施办法》,进一步对复工审批流程进行了调整优化,在严格掌握标准、确保安全复工的前提下,明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工信局审核、分管领导审批,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乡镇(街道)审批,报工信局和疫情防控指挥部备案,有效提速了复工审批。同时,4个驻厂工作组加班加点,优先处理企业复工申请,即来即办、快审快批,以最快速度、最优服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三、筹措物资,保障复工。疫情发生以来,驻厂工作组想方设法筹措防护、消杀等防疫物资,努力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基础保障。一方面,积极帮助名仁明康公司解决原材料购置、工人返岗等方面的问题,助推该公司于1月28日恢复口罩生产线,口罩日产能达1.2万只;帮助亿中弘公司跨区域购进口罩生产设备,仅用时3天,该企业的3条口罩生产线就陆续投产运行,日产能达9万只。示范区的2家企业承担了全市80%以上口罩的生产供应任务。截至2月19日,已累计生产口罩88.95万只,在满足全市统一调度需求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复工复产企业的口罩供应压力。另一方面,积极作为、主动担当,帮助企业多方筹措酒精、消毒液等消杀物资。截至2月19日,辖区企业共储备消杀物资11.5吨、口罩6.26万只,设立留观场所45间,为企业安全复工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强化扶持,精准服务。针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反映的流动资金紧张问题,区财政筹措专项资金100万元作为预付货款,用于支持企业购置设备、购买原材料;向省工信厅申报河南省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预计可争取资金2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争取贷款154万元,满足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需求,持续推动企业扩大产能。针对复工复产企业普遍反映的物流运输难题,协调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市商务局等单位,为辖区企业办理省内通行证77张、市内通行证80张,保障企业物流畅通。针对复工复产企业反映的产业链上下游链条不畅问题,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主动靠前服务,多方协调省外地市交通运输、工信等单位,为企业出具各类证明13份,推动位于外地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畅通物流渠道。针对复工复产企业反映的返岗员工出行难问题,认可电子形式的企业复工证明,实行居住地、工作单位“两头管控”,为返岗员工办理通行证1950余份;全面清理辖区路障,严禁以硬隔离方式阻断交通;辖区文昌街道还探索实行“健康码”管理,为复工复产企业建立了二维码扫码登记系统,提升了疫情防控信息化水平,极大地方便了员工返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承办:管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电话:0391-3563650 传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区神州路 邮编:454000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279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68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