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小张总是感觉精神不振,上午昏昏欲睡,下午盯着电脑屏幕看久了就开始头疼,一整天都没胃口;
编辑小王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游移不定,一篇文章刚看了两页,思绪就飘到了远方,一天下来,只有寥寥几页的阅读量;
程序员小李一坐在工位上就感到浑身不自在,遇到bug会一下子火冒三丈,烦躁和恼怒不断交替,成为工作的主旋律;
……
生活的平衡被打破
“应该”的恶果
“戒断反应”的比喻似乎有些不妥:假期并不像烟、酒一样对人有害又让人上瘾。但如今,在很多人眼中,工作与假期的对立越来越势如水火——很多人认为,工作日就应该辛苦、无趣,需要在假期狂欢以作为补偿;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辛辛苦苦工作一周就是为了周末两天的放松,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就是为了春节长假的快乐。
如果采取这样的观点,那么从假期回到工作确实需要“戒断”。事实上,这就是“节后综合征”真正的源头。
越来越多人对工作持着“应该”的看法。小张对我说,每天早上起床时,他想的都是他“应该”起床,否则会迟到、扣工资。勤勤恳恳地工作是“应该”的,因为要挣钱,况且身边的人都在努力工作,自己不能显得格格不入。不得不做一些无趣的活也是“应该”的,不能吃苦会让身边的人看不起自己。
显然,小张内化了社会对一个工作的人的要求,但他内化的形式被心理学家称为“内摄”,即不经消化就全盘吞下——这些要求是别人施加给他的,他“应该”这样做,但他并非出于自己的意向而这样做。
这种“内摄”是有问题的:小张在工作中缺乏自主,只有顺从,他只是按照岗位的要求做交代给他的工作;在节假日时,他又会表现出对工作要求的“叛逆”——一定不早起,一定不学习“充电”,一定花所有时间来获取“愉悦”,这种“叛逆”也不是他自主选择的,只是为了让假期和工作日不同,而强加给自己的。
从假期“叛逆”的愉悦,到开工后“内摄”的顺从,“戒断”的感受在所难免。如果工作对我们来说只是“应该”,那么很不幸,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我们又将不断重复一开工便期盼放假的“戒断”循环。
重新“整合”工作的意义
你为什么自主选择了这样一份工作?
你的工作对于他人、社会有什么价值?
你有怎样的品质和特长,让你能够把这份工作做得比多数人更好?
有没有感觉工作的动力更强了?
最后,生理平衡的打破会让我们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影响我们的工作状态。你可能因为状态不佳而埋怨过自己。为了能更好地让自己体验到工作的胜任感,帮助自己尽快恢复生理平衡也很重要。你可以:
早睡早起,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清淡饮食,少食油腻;
在工作中多设置休息时间,多走动;
安排轻度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愿你重燃工作中的意义感,新的一年将会真正“元气满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承办:管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电话:0391-3563650 传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区神州路 邮编:454000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279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68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