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机关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 成文日期2023-05-23
  • 标  题关于印发《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 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焦示管办〔2023〕11号
  • 发布时间2023-05-23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3-05-23 发布者:超级管理员

示管202311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

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相关单位: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已经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办公室

                                                                                      2023年5月23日

 

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建设行动

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焦作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的通知(焦政办〔20221)文件要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发展目标,科学编制乡村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持城乡统筹,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城区、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盲目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乡土味道。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以城区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示范区特点,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切实把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

二、工作目标

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乡村建设各专班牵头制定完善专项行动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培育乡村建设示范村,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实施一批项目,确保乡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2025年年底前,乡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乡村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现代化取得新进展,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基本相当,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宜居乡村,有条件的村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农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建设行动获得决定性成果。

三、重点任务

(一)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在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进程中,坚持规划统揽全局的原则,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编制,真正发挥规划在空间管制、资源配置、引导建设上的作用,努力构造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空间布局规划目标。

1.加强规划编制工作。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整治改善类、搬迁撤并类等类型完成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加快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5年底前构建完成示范区全域国土空间一体的规划体系,实现乡村地区规划全覆盖。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已完成的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村庄规划实用管用好用

2.优化城乡用地布局。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安排城乡产业用地、基础设施布局,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在制定区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在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时,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3.引导村庄建设行为。根据各地村庄地理位置、发展现状、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差异,合理把握规划实施节奏,明确村庄发展思路,合理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有序管控村民自建住房建设,明确乡村风貌塑造方向。尊重农民意愿,规范引导建设,推动乡村建设有序开展。

4.保障规划有效实施。从严把控乡村规划水平和质量,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探索建立乡村规划委员会和乡村规划师制度,组织开展规划师下乡服务。对村庄各类建设项目,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于违反规划实施的乡村建设行为依法查处。

(二)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

1.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组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铺设覆盖全域的供水管网,通过连接市政管网引入南水北调水源。建立健全以集中供水、产权明晰、合理定价、市场运作、政府补贴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供水建管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喝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2024年底前,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2.持续推进城乡清洁能源建设一体化。提升农村电气化水平,探索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实施气化乡村工程。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投入,改善提升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巩固煤改电成效,结合村庄用电负荷及电网运行状况,开展配套电网改造提升工程,确保满足居民冬季取暖用电需求。实施气化乡村工程,2025年底前,实现城乡燃气管网全覆盖,气化率达到75%。推动城区及具备条件的乡镇集中供热,2025年年底前集中供热普及率大幅提高。

3.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探索推进城市公交线网延伸服务、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城乡客运线网一体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继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完善路网结构,推行路长制,建立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养护队伍建设,助力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称号2023年升级改造3.3公里乡村道路。围绕农村通客车路线,对农村公路实施拓宽改造。积极实施生命防护工程,基本消除县乡道安全隐患。2025年年底前完成1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任务。

4.积极推进城乡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一体化。推动有线电视网络云、网、端资源要素有效整合、融通共享和智能协同,构建新型有线电视网络。按照统一联动、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及相关应急基础设施,推进应急广播平台、网络、终端系统的建设改造,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智慧光电+公共服务2025年年底前广播电视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基本实现城乡均等化,五级应急广播体系初步建成,覆盖率达到90%以上。

5.加快实施城乡信息通信网络建设一体化。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水平,促进新一代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积极推进全光网焦作项目,打造覆盖城乡的高带宽智能化光纤宽带网络。持续优化4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深化农业农村领域物联网应用。到2025年年底前,全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5%以上,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90%以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5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信息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作用更加显著,数字乡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建设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物联网网络设施,形成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NB-IoT规模化应用。

6.合理构建城乡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一体化。健全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辖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创新物流运作模式,推进城乡物流信息化、绿色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乡村物流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在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设施完善、运转高效、多方协同、绿色创新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行政村物流服务通达率达到100%

(三)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全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实现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标准化。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区管校聘,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两补一贴(乡村教师补助、教龄补助和班主任津贴)和职称评聘绿色通道制度,加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建立完善机制,培养农村名校长和名师;推进集团化办学,城区强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实现现代化教育强区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2025年年底前,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2025年年底前实施全域幼儿园项目,基本完成新建三所幼儿园任务,推进城乡教育服务均等化建设。

2.积极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制定出台《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升级改造,实现乡镇(街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全覆盖。着力培育基层文化服务队伍,广泛开展乡村志愿服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完善文化合作社建设方案,推动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加快乡村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推进百姓文化超市基层服务联络点建设,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文化产品服务。完善以城带乡联运机制,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大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力度,定期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2025年年底前实现三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全覆盖。实施农家书屋增补图书项目、乡村文化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打造乡村节庆文化活动品牌,区、乡两级至少形成1个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3.稳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施示范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2025年年底前50%的乡镇卫生院建成社区医院,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45%以上并普遍实行乡聘村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达到90%以上,50种以上常见病实现基层首诊,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4.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的关爱服务。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实体机构,儿童之家覆盖45%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

5.广泛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区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实施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2023年年底前完成符合人口要求的五星支部村、明星村、示范村的村级幸福院达标建设;2025年年底前乡(镇)街道敬老院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55%,推动有条件的乡镇敬老院转型为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加大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建设力度,建立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长效机制。

(四)推动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人才下乡、科技成果入乡、工商资本下乡等激励机制,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乡镇能力2025年年底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更加健全,人才入乡的流动激励机制全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趋丰富,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畅通,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五)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1.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普及农村卫生厕所,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进院、入室。因地制宜原则改厕模式,建立健全后续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使用后常态长效。2025年年底前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应改尽改。

2.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统筹规划、科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加强污水治理与改厕工作相衔接,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污水处理模式,城镇周边的村庄,就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人口集聚度高、无法纳入城镇管网的村庄,建设集中处理设施。2025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

3.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完善覆盖城乡的环卫保洁一体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

4.统筹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积极开展四美乡村”“五美庭院”“美丽小镇建设,有序推进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提升农村房屋品质,加强农村房屋建设过程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完成全区农村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2025年年底前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四美乡村建设标准、80%以上的乡镇政府所在地达到美丽小镇建设标准、80%以上的农户庭院达到五美庭院建设标准。形成完善的农村房屋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编制完成农村住房设计图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小组,由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区直相关单位,协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重点任务,成立16个行动专班,由相关区领导任专班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重点任务推进。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乡村建设行动专门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人才保障。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格局。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益使用范围,支持农业农村建设。积极申请发行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城乡融合发展公益性项目。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落实农户小额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

(四)严格督导考核。区工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区直各单位要将考核结果作为项目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有效地调动乡村两级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承办:管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电话:0391-3563650 传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区神州路 邮编:454000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279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68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9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