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施阳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依据《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及相关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本规划。
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集约利用资源,强调节约、合理利用土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2.充分挖掘本地区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依托焦作市城区和博爱县城区的带动,实施“依靠城市建城镇、依靠产业强发展”战略。
3.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4.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突出生态优先,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强调规划的前瞻性、综合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5.围绕建设“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乡镇、“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美丽村庄,探索符合阳庙实际的村镇建设理念和方法途径。
1.以人为本原则;
2.区域协调原则;
3.城乡统筹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生态优先原则;
6.彰显特色原则;
7.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01);
6.《防洪标准》(GB50201—2014);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8.《城镇燃气规划规范》(GB/T51098-2015);
9.《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6年第146号令);
10.《河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1.《焦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2.《焦作城市空间战略研究及焦作新区概念规划》(2013.08);
13.《焦作市城区水系规划》(2012.10);
14.《焦作市市区(五城区)村庄布局规划(2016—2030)》;
15.《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村镇总体发展规划(2015—2030)》;
16.《阳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7.《焦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8.《阳庙镇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19.国家、省及地方相关规定及要求和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
本次规划区范围为杨庄村、马庄村、和庄村和贺村行政辖区,东至聂村和南西尚,西至阳邑村和前四村,南至苏家作乡北,北至小梁庄村,总面积5.69平方公里。
其中镇建设用地依托现镇政府驻地和庄、杨庄和马庄,将贺村纳入镇区,形成区域经济中心。镇区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85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0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依托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成示范区村镇发展区重要的农产品基地,明确阳庙在区域中承担的角色,将阳庙镇打造为:兼具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农业小镇。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现代物流服务业;依托境内水系(大沙河生态湿地公园、南水北调工程、幸福河)、生态农业、传统文化等资源,重点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的乡村田园休闲游和农业观光游,成为焦作和博爱城区近郊游和乡村游的目的地。
1.产业带动与产业引领战略——三产联动,融合发展;区域协调,产业突破
以产业为引领,以生态为基石,充分挖掘本地发展潜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发展特色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为主。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寻求新的突破,加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衔接与错位发展,谋求大发展为主导,建立起区域性工、农、商融合互动发展的循环体系。
2.区域协调战略——立足区域,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与博爱城区和中心城区的联系,融入焦作市整体经济发展布局。通过合理的城镇组织,整合发展空间,以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构建为引领,培育区域连绵的发展战略,实现镇区合一,协调发展。
3.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优先,控制“三生”空间
以生态为基,控制“三生”空间,从区域角度,引导区域生态与乡镇生态有效融合,在保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整合镇域内资源优势,实施空间分区管制,保证水土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提升影响力和吸引力。
4.空间导控战略——导控“三生”空间格局
在生态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以低冲击开发为理念,有序导控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使其有序控制、协调发展。
5.交通引导战略——以交通引导周边发展
强化区域东西向交通和南北向与苏家作的交通联系,以交通引导阳庙镇与周边的经济发展,以交通强化核心经济体的基础。
6.文化提升战略——传承与创新,注入灵魂
文化,是城市与乡村建设的灵魂。阳庙镇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将文化的因子注入乡村发展之中,使乡村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载体,丰富乡村的发展内涵,提高乡村发展的品质。
1.总体发展目标
通过产业、空间、设施、生态建设,构建高效能、高品质、低碳生态化的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形成城乡联合互动、生活和谐繁荣、生产绿色低碳的现代化新型城镇。规划期末打造成为具备乡村田园休闲游和农业观光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1.立足自身优势,顺应前沿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实施种植业的提升和振兴。重点种植水果蔬菜,发展生态农业,辅以培育花卉种植,推进乡村旅游。
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抓好优势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每村形成1-2个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各类种植业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提高农民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对农业产业化给予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实施种植业的提升和振兴,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围绕合作社带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的工作思路,运作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的高效农业种植区,形成规模和区域品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焦作市中心城区西部重要的生态湿地公园位于阳庙镇镇域的东部,功能定位是结合湖中湖、岛中岛、湖连湖、岛连岛的设计思路,规划建立成一个融赏景、休闲、游玩、健身与一体的大型郊野生态湿地公园。通过当今科技文化在设计中的运用与融合,试图塑造经典的绿色空间,营造完美的精神家园,以期人们在繁忙的的都市生活中找回自我,开拓创新。生态湿地公园的建设,对阳庙镇镇域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阳庙镇可以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发展集特色农业生产、体验、观光、采摘等一体化的现代都市农业,与生态湿地公园错位发展。
2. 因地制宜,依托地理优势,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物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靠近阳庙镇和苏家作乡的农业原产地,有大量的农业原产品。发展对环境无污染无危害、发展符合政策要求、发展符合本地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物流产业。依托国道G327和规划207国道的交通优势,在镇区东南角布置物流园区。
结合现有发展基础,依托国道G327在镇域西南发展装备制造业。
3.依托乡村旅游,发展高品质服务业
依托阳庙镇的农业资源、文化资源,和辖区大沙河景观带、南水北调两侧绿化带、幸福河等自然风光,挖掘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完善服务、融合产业形成全域性旅游,重点发展特色商业、休闲娱乐、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文化展示、亲子教育、婚纱摄影等全产业链的旅游服务产品,打造焦作市全域性旅游重要节点。发展高品质服务业。
规划镇域产业形成“两轴、两带、三片区”的产业发展格局。
“两轴”—— 依托计划建设的207国道和规划打通的世纪路为阳庙镇经济产业发展轴。
“两带”—— 大沙河、南水北调休闲旅游带。
“三片区”——即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三大经济片区。
中部综合服务区:以镇区为中心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同时以四大怀药及其相关产品为主要销售商品,在既有阳庙镇镇区商业街区的基础上打造特色四大怀药批发零售商业街区。
东部都市农业观光区:大沙河水系工程已初具规模,沿岸景色宜人。依托大沙河、南水北调景观带、幸福河以及生态农业种植,建设都市农业观光区,以果园摘果游、农家乐、休闲垂钓游、农业观光游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挖掘开发潜在的旅游资源,以大沙河为轴线,弘扬历史文化,开发建设沿河景观,提升辖区生态环境、提高群众收入。
西部高效农业区:以粮食高产创建为重点,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正成为我区加快农业转型步伐。阳邑村、梁陈和小梁庄紧邻博爱县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博爱县产业集聚区相配套的产业。
1. 旅游线路
规划形成一条旅游环线。环线依托许官线、孤中线、规划路及世纪路等道路联系东部近郊休闲观光区和西部的农耕文化体验区,并串联大沙河郊野生态湿地公园、北西尚向日葵节、农业采摘体验地、楼阁式墓、DIY农场、前四村鹿之韵生态农场、玉兰花生态园、沈鹿宿火神庙、农夫集市、阳邑庙大殿、和庄玉皇庙、焦作古州民俗博物馆和农耕乐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节点。
2. 旅游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二带、两区、多点”的整体空间布局。
一心: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依托阳庙镇区服务设施,打造全域综合旅游服务中心。
一环:全域旅游环线
结合道路系统,依托重要旅游景点形成阳庙镇重要旅游线路。
两带:大沙河、南水北调休闲旅游带
依托大沙河、南水北调干渠沿线,重点打造滨水旅游休闲景观。
两区:农耕文化体验区、近郊休闲观光区
西部的农耕文化体验区重点是结合梁陈和阳邑形成,东部的近郊休闲观光区重点结合西尚和大沙河郊野生态湿地公园形成。
多点:多个旅游节点
结合阳庙镇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特色农业打造全域旅游游览节点。
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05万人,其中镇区1.18万人,村庄0.8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0%。
2030年城镇人口达到2.98万人,其中镇区1.88万人,村庄1.1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3%。
根据镇村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阳庙镇域镇村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两轴、两片区”。
“一心”:阳庙镇的综合服务中心,是镇域的主中心,也是全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着力点,在镇域内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两轴”: 沿规划建设的207国道和规划打通的世纪路空间发展轴。
“两片区”:西部片区以梁陈中心村为主,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东部片区以聂村中心村为主,重点发展都市观光农业。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镇域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镇村体系规划按镇区、中心村和基层村三级配置,同时提高档次,完善设施,加强监督管理,满足群众需求。
镇域公共服务设施分级配置表
说明:“●”应设项目, “○”选设项目
1.与苏家作乡的协调
加强与苏家作空间、功能、经济发展的协调,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共享共建。在空间布局方面,依托G327,近期控制两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减少车流与人流的交叉,避免相互干扰,远期考虑国道改线,使苏家作、阳庙融为一体,协调发展;在G327北侧结合焦张路规划商业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使南北向主要干道相连,利用经一路、焦张路强化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在供水方面,远期府城水厂供水利用焦张路敷设供水干管,形成南边统一供水系统;在排水方面,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以北的苏家作区域形成统一排水分区,污水设施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在电力、通讯、燃气、热力以及防灾安全方面,应重视设施共建共享。
2.与博爱县的协调
阳庙镇原属于博爱县管辖,现虽划入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交通、产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仍保持着联系。本次规划应结合现状情况,与博爱县协调发展。
一是交通体系的协调,使阳庙——苏家作——宁郭成为博爱城区与焦作市城区衔接的重要纽带之一。强化东西向交通联系,在现有G327的基础上,规划打通世纪路至博爱县城,进一步强化阳庙镇与博爱县城区的交通联系;二是产业的协调,原博爱县工业集聚区规划部分在阳庙镇管辖范围内,所以阳庙镇宜结合博爱县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发展相关产业;三是基础设施的协调,博爱县城区部分基础设施在阳庙镇范围内(如博爱县污水处理厂),阳庙镇宜结合现有基础设施的共享与博爱县协调发展。
3.与宁郭镇的协调
阳庙镇与宁郭镇除了功能方面的协调之外,重点是交通方面的协调,依托现有G327,规划世纪路、黄河路向西延伸加强了阳庙镇与宁郭镇联系。
4.区域乡村协调
区域乡村协调主要是功能的协调及交通协调。重点是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与生态生产空间有效协调,统一规划交通体系及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防灾减灾规划主要包括消防、防洪、抗震防灾和防风减灾规划等。阳庙镇设立救灾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全镇救灾工作。
1.消防规划
阳庙镇域内的消防重点是镇区,同时要负责辖区内所有农村居民点的消防任务。镇区应设置消防站和火警电话,要与焦作城区和博爱县城消防站、邻近地区消防站,以及镇区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建立消防通信联网。
2.防洪规划
镇域内主要的河流为大沙河、幸福河、南水北调工程,大沙河的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进行设防,幸福河的防洪标准按照20年一遇进行设防,对明沟和河道进行清淤疏挖,应在沿河村庄集中建设防洪台桩,抵御突发性洪水灾害。
3.抗震减灾规划
规划镇区按地震基本烈度七度设防,规划所有新建、改扩建工程,从场址选择、平面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审查、规划发证、施工管理直至验收,都必须严格按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对于生命线工程和重要设施,包括交通、通信、供水、供电、能源、消防、医疗和食品供应等应提高一度进行设防。
1.环境保护规划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要达到国标二级标准;
(2)水系要达到地表水三类水体标准;
(3)集镇区声环境质量功能分区,执行国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相应类别的标准,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以下。
2.环境功能分区
按照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分标准,整个镇域辖区属于二类环境保护区,要求大气保持二级标准,噪声昼间小于55db夜间小于45db。
3.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河南省、焦作市的相关法规、条例,加强环境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能源结构的调整,对使用燃油、燃煤等为燃料的工业企业必须采取除硫脱尘技术。
(2)水体环境保护措施
全镇污水由规划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阳庙镇内的河道进行充分的清淤、拓宽等整治,同时加强河道两岸的绿化带建设,严禁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倒入河道,整理污染源。
(3) 声环境保护措施
整顿用地功能混乱局面,区分好各用地特别是工业仓储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划分,以方便不同区域噪声标准的使用和对噪声污染的管理和控制。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保护
保护范围:一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200米;二级保护区范围自渠道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两侧分别外延3000米、2500米。
保护要求:
在中线总干渠两侧一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与中线总干渠水工程无关的项目,农业种植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使用和环保有关规定、标准的高毒和高残留农药。
在中线总干渠两侧二级水源保护区内,不得从事以下活动:1、新建、扩建污染较重的废水排污口,设置医疗废水排污口;2、新建、扩建污染重的化工建设项目,新建、扩建电镀、皮革加工、造纸、印染、生物发酵、选矿、冶炼、炼焦、炼油和规模化禽畜养殖以及其他污染重的建设项目;3、设置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工业危险废物等危险废物集中转运、堆放、填埋和和焚烧设施,设置危险品转运和贮存设施,新建加油站及油库。
阳庙镇的城镇性质为:焦作市示范区西部的零售商业型城镇,镇域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为主。
规划确定阳庙镇镇区近、远期人口规模为:
近期2020年,镇区人口约为1.18万人;
远期2030年,镇区人口约为1.88万人。
近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达到142.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1.1平方米;
远期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达到206.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09.68平方米。
本规划形成 “两心、三轴、五片区”的布局结构。
两心:依托原有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新规划的行政管理中心形成镇区的综合服务中心,也是镇区的主中心;依托镇区北侧六街与207国道交界处的布置的商业金融用地形成镇区的商业副中心。
三轴:以镇区焦张路、阳庙大街和六街形成的城镇空间发展轴。
五片区:指以镇区主要道路和幸福河分割形成的北部居住片区、中西部居住片区、西南部居住片区、中东部居住片区和东南部仓储物流片区。
规划镇驻地的对外交通道路有东侧规划的207国道、南侧国道G327、县道焦张路和阳庙大街(孤中线),是阳庙镇重要的对外交通道路。
在镇驻地规划的经一路、九街以及东侧的207国道和南侧的国道G327四条道路,作为镇区的环路,远期将对外交通引出镇驻地,避免对外交通与镇驻地内部交通互相干扰,以减轻镇区内的交通压力。规划把县道焦张路和阳庙大街(孤中线)的镇区段改造成为镇区市政道路,以提高镇区其他道路与过境路的通行能力,以保证交通安全、美化道路景观,提高城镇环境质量。
在镇区三街和经八路交叉口规划预留一处客运站和城乡公交车停靠站,占地面积0.79公顷。
根据镇区功能结构特点和用地布局形态,结合现状道路,规划镇区道路形成便捷高效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格局,道路等级划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规划道路用地34.39公顷,占规划总用地的16.68%。
1.主干路
主干路是镇区内的主要对外联系的交通道路,规划形成“四横三纵”的主干路道路网体系。
四横:自北向南分别是九街(红线宽度24米)、六街(红线宽度24米)、阳庙大街(红线宽度20米)、国道G327(红线宽度30米)。
三纵:自西向东分别是经一路(红线宽度24米)、焦张路(红线宽度30米)、207国道(红线宽度30米)。
2.次干路
次干路是镇区内仅次于主干路的次要交通道路,联系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镇区干路网,在交通体系中起集散交通的作用。
规划镇区次干路主要有:二街(红线宽度24米)、八街(红线宽度20米)、经三路(红线宽度24米)、经五路(红线宽度20米)、经七路(红线宽度20米)。
3.支路
支路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短距离交通,规划支路红线宽度为12—20米。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7—2020年,近期城镇人口规模为1.18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42.9公顷,人均用地指标121.1平方米。
规划近期用地拓展依托现状建成区向外拓展,主要用地发展方向:循着镇政府的搬迁,依托阳庙大街、规划三街和规划五街向东发展,以完善城镇结构,优化城镇布局,形成良好的城镇形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焦作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承办:管委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01-2024
电话:0391-3563650 传真:0391-3586618 信箱:sfqxxzx@163.com 地址:高新区神州路 邮编:454000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279号 ICP备案号:豫ICP备05026883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108900001